8月18日,2021年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立项结果公布。不到17%的获批率,几家欢喜,几十家愁。
中了的,恭喜!没中的,也不要抱怨评审不公!
正如秦四清老师说的:我觉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的评审是相对公正的,世界上也没有绝对公平的事儿。对于非“大牛”学者,自己能做到的是壮大自己,而不是怨天尤人。当你比别人“高半头”的时候,申请基金时有可能“被灭”;当你比别人“高一头”的时候,评审专家很难“灭你”。世界上没有什么“救世主”,自己的命运掌握在自己手里,俺觉得基金“中标”的正能量途径是——用强劲的创新实力“征服”评委。
我们能做的,还是要在自己本子上找原因,才能在来年提高中基的机率!
01
这些问题,不要再犯!
有人戏称,国人的“国自然基金申请书是最美观的”。
这句话道出了两点,第一,给专家过目的本子,排版整洁美观是必须;第二,想要在众多本子中脱颖而出,靠的不仅仅是你的科研成果!
既然都已经走到国自然基金申请这一步,相信大家对于论文的基本写作规范一定烙刻心中。因此,这些小问题,可千万不要再犯!
1)关于申请人资历及依托平台实力问题不要轻视。千万不要因为自己不符合申请条件而和国自然失之交臂。
另外,国自然项目评审在读你的本子时,会评估拟开展的研究是否与你所在的依托单位条件符合,请在写本子的时候认真评估你所在单位的本学科实力。
2)标题要体现出学术性与创新性并存;文字排版整洁,图片高清;层次分类明确。
3) 研究人员组成避免不合理情况出现,例如组员中研究生即将毕业等情况。
02
五大问题,你是否中枪?
刨去这些基本问题,真正让评审专家为你感到可惜的五个问题,看看你的本子中了几个?
(一)立项依据不足
有些申请书中关于该研究国内外现状及发展动态分析得太过简略;或参考文献过时;或研究方向跨度大。
(二)科学问题凝练不到位
这个问题较为普遍。有一些本子,涉及内容多,研究内容多达10几项,但是重点不突出,找不到创新点在哪儿。且内容太过宽泛,容易暴露个人不擅长的环节而被专家淘汰。
(三)研究思路和研究方案“老套”,未找到突破口
有的本子在研究方案中“东一榔头西一锤子”,让人看得一头雾水不知所云。
有的本子试验方案设计过于粗糙,关键试验方法不具体,让人感觉难以落地。也有的试验方案事无巨细,过于冗长,反而冲淡了主题,失去研究特色。
因此,还是要针对性地挑选较为关键重要的研究方法予以详细阐明而省略部分已是老生常谈的试验手段。
(四)申请书撰写缺乏条理,表述不清
写好逻辑性与故事性强的本子,可让评审专家清晰地理解拟申请项目的“脉络”,助其做出客观的评判。
(五)针对不同项目门槛不同;不同学科申请条件不同
首先,交叉科学部作为新兴学部,今年是其开放接收申请的第一年。
该学部的申请要求在原有的申请要求上新增了两条,其中一条是要求申请人拟开展的研究必须具有明显的交叉学科特性,且具有开展交叉科学研究的必要性。
有很多投交叉科学部函评被刷的原因大多是,因为他们的研究内容被认为“不具备开展交叉科学研究的必要性”。从这一点来说,并非是新兴的口子就容易中,反而更加看重申请书的可行性和申请人的学科背景了。
03
态度很重要,不要临时抱佛脚
对于国自然基金申请,千万别抱着“随便写一写交了”的想法。有些朋友可能觉得自己是“三无人员”,又没有很好的成果,申了也是“陪跑”,不然就当“赌一赌运气”。
对于刚开始申基之路的“青椒”来讲,其实大多数都是和你站在一个起跑线上。国自然评审专家对于青基的态度,也是抱着“内容有些新意且故事讲完整即考虑资助”的心态。
当然了,花时间准备基金申请并不是说一年都泡在电脑前面。2022年的国基金已经可以开始酝酿了,基金不在于你什么时候开始写,而在于你什么时候开始想,是否一直在想。最好的基金申请原则还是能够做到前期准备工作做全面、写申请书一气呵成不要拖太久、提交前反复修改或可请有申基经验的老师同事帮忙修改。
“乘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国家对于支持基础研究和人才培养的力度会越来越大,请各位热爱科研的朋友们整顿行囊,继续努力!